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小说手机版网址 https://www.0832px.com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下一场战役何时打响、如何进行?
当时中朝两军从上至下的共识是继续推进进攻。
用志愿军党委正式文件中的一段话来概括就是:“争取在下一个战役打响后,连续作战,一鼓作气全歼敌军,彻底解放整个朝鲜。”
然而,战场局势的变化再次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不到半个月,全线撤退的“联合国军”
便以美军最精锐的部队为先锋,向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了反攻。
起初,这种反击仅是局部的试探,但很快便演变为全面的进攻。
朝鲜战争双方在战场上的攻防态势,再次发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化。
刚刚完成部署并计划两个月后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志愿军和人民军,不得不仓促结束休整,立即应对敌军进攻,一时间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1月8日,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彭德怀向中央军委和高岗发电报汇报志愿军情况,指出:“当前战斗部队兵员不足,补给匮乏,士兵体力严重下降。
如不进行休整和补充,改善运输与供应状况,难以继续作战。”
在第三次战役发起前,志司已对部队的疲劳状况深感担忧,认为“虽然还未达到极限,但部队已连续两个月未得到休整”
,此时发动新的战役实在是勉为其难。
在遵照中央的指示越过三八线后,部队消耗殆尽,作战能力已经严重透支,几乎达到了极限。
志司深刻意识到,若不及时进行休整,不仅无法发起下一次攻势,甚至有可能引发战局逆转的危险。
这一判断符合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
志愿军入朝后,75天内连续发动了三场战役,几乎是一次进攻紧接着另一次进攻。
尽管战绩辉煌,举世瞩目,但此时已呈强弩之末之势。
一些兵团和军队甚至被重创,已无法继续作战。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突出的首要问题是部队的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与刚入朝时相比,总减员人数几乎达到了三分之一。
其次,后勤补给不及时,粮草和弹药的消耗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充,甚至连被服、鞋袜等基本生活用品也得不到最低限度的保障。
严寒中,士兵们在冰雪覆盖的地面上行军时没有鞋子,只能剪下毯子裹在脚上御寒。
部队入朝后,一直处于不断移动的状态,白天需上山隐蔽以防空袭,夜间则进行连续的行军与作战,导致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不少单位的组织纪律出现松懈,事故频繁发生,各种不良倾向也逐渐滋长。
根据志司向中央军委的报告,志愿军西线6个军在三个战役中伤亡约3万人,另有因冻伤、疾病及逃亡导致的减员在2万至2.5万人之间;东线第9兵团的战斗伤亡及冻伤、病、逃人数总计约4万人。
依据该报告,西线与东线相加,志愿军的总减员人数已达9.5万人。
通过相关史料的核实,志愿军的实际减员数可能比上述统计数字还要更多。
在20世纪80年代,解方主持编写《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时提供了一组数据:
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中的战斗减员为人,第二次战役为超过人,第三次战役为8373人,三次战役的战斗减员总计达到人。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当年军委作战部的统计结果。
而且,这仅仅是战斗减员的数字,尚未包括同期的非战斗减员。
根据当年军委作战部的统计表,三个战役中的非战斗减员合计为人。
然而,实际情况中,仅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的冻伤人数就达到了人,其中东线第9兵团有人冻伤,冻伤发生率为22.4%(其中三、四度冻伤占27.4%),冻死者占冻伤伤员的3.7%;而西线的6个军也有10%的冻伤发生率,总人数为人。
包括事故伤亡、疾病、逃亡、掉队等因素在内,非战斗减员的人数总数不会少于战斗减员的人数。
换句话说,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中的战斗减员与非战斗减员总数估计可能达到15万人,甚至可能超过这一数字。
部队的人员大幅减少,必然导致作战能力的下降,甚至逐渐削弱。
这已经在上述四个军队参与的三次战役兵力变化中有所体现。
第一次战役时,参战的4个军总兵力约为17.4万人,平均每个军有4.3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