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小说手机版网址 https://www.0832px.com
1951年,随着运动战的结束,我军与“联合国军”
进入了阵地对峙的阶段。
在此期间,苏联终于决心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量技术装备被交付给志愿军战士。
其中,火力强大的苏制火炮开始在我军中广泛配备。
到1951年12月,驻朝部队装备的苏式火炮包括152毫米加农炮36门,122毫米榴弹炮249门,76毫米野炮297门,57毫米战防炮53门,107毫米迫击炮57门,喀秋莎火箭炮72辆,85毫米高射炮120门,762毫米高射炮60门,37毫米高射炮956门。
苏联还派遣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军人,指导我军战士学习使用这些武器,并掌握火炮操作技巧。
短时间内,我军炮兵的战斗力迅速提升,基本掌握了现代炮战中的间接射击、山地观察、地图射击和统一指挥射击等方法。
在磨炼技巧的同时,我军也积极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
中国炮兵师的教导团被改设为文化速成学校,专门为那些来自农村的文盲炮兵提供扫盲教育,甚至连那些出身粗犷的高级军官们也走进课堂,认真听讲。
随着我军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我军的炮兵终于能够与“联合国军”
一较高下了。
1951年10月1日,范佛里特发布秋季攻势作战命令,战线从礼成江口向西延伸至铁原,约80公里范围内,动用了超过四个师的兵力,同时对志愿军阵地发动了猛烈进攻。
此次进攻的重点集中在志愿军第47军防守的高作洞至铁原西北的大马里一线,主攻方向为战线东北角的天德山。
第47军一向以擅长防御作战闻名。
在两年前的辽沈战役中,第47军坚守黑山,将廖耀湘兵团的十万精锐牢牢困在该地。
在战前,第47军对前线防御部署进行了调整,将坚守了三个月的第140师撤下,改由第139师和第141师接替防务。
其中,第141师的第422团负责天德山地区的防御。
虽然我军换上了经过充分休整的两个师,但由于时间紧迫,防御体系尚未完全构建,只能依托现有的野战工事对敌进行阻击。
在应对美军第1骑兵师的进攻时,第47军决心采取“工事加火力”
的策略,在现有阵地上展开顽强抵抗。
此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有所改善,尤其是大口径火炮的数量显着增加。
第47军的火炮配备得到加强,共有215门火炮,其中包括24门“喀秋莎”
火箭炮,不仅能够为前线步兵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还能够有效压制敌方的远程炮兵。
因此,第47军对完成志愿军总部交付的防御任务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第47军指挥部一方面命令前线各师、团迅速调整兵力部署,加强重要支撑点的工事建设和地雷布设;另一方面将所属炮兵分成5个炮兵群,按照火炮种类和口径大小进行分级,逐一明确火力打击任务。
关于各级炮兵的任务,47军做出了以下划分:
(1)遇敌小部队(班、排)运动或攻击,主要以团属炮火杀伤之,必要时以机动火力支援。
(2)遇敌1个连左右兵力运动或攻击,主要以山炮对其射击,必要时抽1个野炮连或榴弹炮连支援。
(3)遇敌1个营兵力向我运动或攻击,以直接配属步兵团作战之山炮、野炮、榴弹炮及步兵炮射击之,打乱其建制,击溃其部署,迫其过早展开,杀伤削弱其攻击能力。
(4)遇敌1个团以上兵力向我运动或攻击,所有山炮、野炮、榴弹炮、迫击炮均须射击。
(5)在一般情况下,担任特殊任务之火炮(防坦克炮、坦克、统帅部炮兵)不得射击,以免过早暴露。
(6)所有炮兵均有对敌坦克射击之任务,阵地应具有一定的穿甲弹以备使用,遇有5辆以上坦克进攻,榴弹炮即开始对其行移动拦阻射击。
(7)炮火运用的原则是突然的、集中的有效杀伤与消耗敌人生动力量与火器,避免零打碎敲分散火力。
后来实战证明,阵地战的核心手段,就是依靠工事和炮火。
美军在攻击夜月山、天德山及大马里地区时,动用了10个重炮营、超过100辆坦克和40多架飞机,投射的弹药总量远超志愿军,达到数十倍之多。
尽管第47军的炮兵在数量和质量上仍处于劣势,但凭借合理的火力运用和工事的有效防护,依然取得了显着的战果。
美军对夜月山和天德山的进攻,战法倒也简单:
先派出小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侦察出志愿军阵地的兵力、火力配置以及薄弱环节,随后进行大规模炮火覆盖,最后由步兵伴随坦克发起冲锋夺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