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小说手机版网址 https://www.0832px.com
为了防止美军趁势北上进攻,志司于6日命令左翼的第42军以晓月山为核心构建稳固的防御体系,设置多重侧射与交叉火力,力求在我方坚固阵地前突然重创敌军。
同时,命令第42军与第47军密切配合作战,如敌军向天德山以西推进,第42军应组织炮火侧面打击敌人;若敌军向晓月山发动进攻,第47军则应组织侧翼火力对敌实施打击。
志司还指示第19兵团:在敌军尚未脱离其阵地及炮火支援的情况下,不应发动大规模反击;待敌方被削弱并陷入疲惫后,再进行较大规模的反击。
具体行动由杨得志和李志民统一安排部署。
志司最后特别强调:“现42军、47军及64军必须竭尽全力坚守阵地,大量歼灭敌军,为今后实施更大规模的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美军占领天德山后,进攻的方向并未朝北推进,而是转向了天德山西侧、南侧以及驿谷川东南的各个高地。
10日,第140师奉命重新投入前线,接替第139师防守以345.6高地为中心的驿谷川东南阵地。
黎原回忆,这一阵地很快就成为了第47军防御方向上与敌军争夺最为激烈的核心,战斗的残酷程度,甚至超越了“血染岭”
和“断肠岭”
。
“血染岭”
和“断肠岭”
位于海拔接近千米的高山上,美军的坦克和火炮由于地形的限制,无法进入阵地前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军的火力。
而345.6高地则交通便利。
美军能够同时部署超过20个重炮群,第1骑兵师的战斗力远超当初进攻“血染岭”
和“断肠岭”
的美韩军部队,且其攻势持续时间更久,付出的伤亡代价也更加惨重。
黎原感慨道:当时之所以能够在345.6高地重创美军,坑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无数次血战中,被敌军猛烈轰炸激怒的中国将士,最终找到了应对“联合国军”
空中与地面火力优势的有效策略——这便是“坑道战”
。
志愿军的坑道防御体系,日后成为世界各国军界争相学习的对象,实际上是被美军逼出来的。
面对美军数百倍于己的火力优势,出身农民的志愿军战士们凭借本能开始挖掘洞穴以躲避美军密集的炮火。
这种单人防炮洞因形似猫耳而被志愿军称为“猫耳洞”
,三十年后在中越老山战场上,这个名字再次被广为传颂。
美国人的炮火越猛烈,中国士兵们就越努力地挖掘洞穴,左挖右挖,直到相邻的洞穴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马蹄形的坑道。
美军战史中对此有这样的描述:“由于中国人构建了复杂的堑壕系统和机动道路,极大削弱了突袭的效果,因此即便投放了凝固汽油弹和千磅炸弹也无济于事。
敌军防守顽强,常常战斗到最后一人,导致骑1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通常情况是,美军虽然攻下了作战目标,但兵力不足,无法抵挡随后而来的强大反攻。”
10月18日,美军终于攻下了345.6高地的前沿阵地。
从9月29日至10月18日,第47军与美军第1骑兵师、第3师等部展开了激烈战斗,持续了整整20个昼夜。
据志愿军统计,敌军共伤亡两万余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伤亡是由我军炮兵造成的。
第47军伤亡超过7000人,美军则向前推进了约4公里,占领了90平方公里的区域。
第47军的右侧相邻部队是第64军的第191师,其防线从临津江西岸的青廷里延伸至高阳岱一带,正面约宽10公里。
由于在第五次战役后该师未能得到兵员补充,战斗开始时,全师仅剩6000余人。
当前敌军为英军第29旅和美军第1骑兵师的部分部队,每天出动1至2个团的兵力,伴随40至60辆坦克和20至40架飞机的支援,持续对高旺山和马良山发起重点攻击。
马良山是临津江附近屈指可数的几个制高点之一,周围群山环绕,临江而立,三面高山耸峙,地形宛如马蹄。
作为确保开城侧后方安全的关键战略要地,它同时也是贯通临津江、涟川与朔宁的重要交通枢纽。